首页 放生来源 佛经诵读 放生功德 皈依佛法 放生流程 佛教故事 放生回向 修行方法 放生的好

皈依佛法

解码人生六种逻辑因果关系,洞察真相

来源:http://www.yczlin.cn 作者:禅风放生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21
摘要:逻辑因果关系里面首先是主体和属性的关系。如果不能确定主体是真正存在的,那么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确认。在主体与属性之间,如果人的主体的自性无法确定,也就是说,

入中论》第七讲第十三讲: 六种逻辑因果关系

主讲人:上明圣贤法师

主办:北京大学禅学会 北京大学禅学会

时间:2009年5月2日晚

地点: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407室。

六种逻辑因果关系

下面的关系是逻辑因果关系,逻辑就是我们通过严谨的思维找到一些必然性,有必然性的因果属性在里面,这就是逻辑因果关系。

逻辑因果关系里面首先是主体和属性的关系。所谓属性也可以叫做形式,也可以叫做相,属性与相是有关系的。我们称唯识为相宗,称中观为性宗。性相两宗实际上是指中观和唯识,用一个词来表达意思,这是中国老祖宗非常独创的。中观学派用各种方法来表达空性的本质,用性来定位中观学派确实非常准确。虽然龙树、月称最终也没有解释空是什么样子,都是一种方法论,但最终别人还是把中观的这一派命名为性宗。

僧伽(唯识宗)对新法、世间法有大量的命名、归类、总结、分析,以僧伽的名义将各种名相合法化,这个 "僧伽 "指的就是属性。

在《中庸颂》中,主体与属性的关系是逻辑因果关系的第一范畴,也是至关重要的范畴。例如,一个人有四个阶段:出生(生)、成长(住)、衰老(异)、死亡(灭)。生、住、异、灭的过程都发生在人的身上,人是主体,而生、住、异、灭属于人的四种属性:人的出生属性、人的成长成才属性、人的衰老属性、人的最终消亡属性。在主体与属性之间,如果人的主体的自性无法确定,也就是说,如果人的自性无法确定,那么人的生、住、长、老、病、死四种属性都没有自性,都不是真正的自性。这就是主体与属性的关系。

主体与效果的关系就像柴与火,主体是柴,效果是火,我们也可以用这个例子来概括很多事物。柴是主体,火是行为。如果无法确定柴这个主体的存在性和真实性,那么也就无法确定其燃烧的功能和作用。

如果柴是众多因缘聚合和协调的业力性质,那么燃烧的性质也必须确定,因为它是由因缘决定的。

主体与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,就像刚才提到的手和骨肉的情况一样;如果不能确定主体是真正存在的,那么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确认。

这就是为什么外道来到佛陀面前问道:"'佛陀!关于主体和组成部分,问您一个问题,他们不是说您无所不知吗?您是证悟佛果的人,那么证悟的佛果是在您的肉身之内还是肉身之外呢?还是你的肉身在你的觉悟之中?还是你的觉悟在你的肉体之内?还是在你圆寂后,你的觉悟会离开你的肉身?还是你圆寂后不需要离开肉身?或者佛的觉悟比肉体大还是小?还是只要你关注肉身,你的觉悟就会来到你的肉身;当你关注其他地方时,你的觉悟就会去到其他地方?在每种情况下,你选择一种"。释迦牟尼佛没有回答他。(释迦牟尼佛没有回答他。)

主体与客体的关系,如果主体是人,那么客体就是人的眼、鼻、眉,人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。其实人如果这个主体无法确定自己的实际存在,那么客体的实际存在也无法确定。但它们之间只能像因和果一样给出一个联系,但如果因本身不存在,果本身也没有发生,那么它们之间就可能存在逻辑关系。就像昨天的梦和第二天的梦一样,如果一个人不够真实,那么这个人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也与他存在逻辑关系。

在我们遇到的一些需要分析的事件中,经常会发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。主客体互为因果的关系还有一个名称,叫做互为因果:--互为因果,我把你当作我的因,你把我当作你的因;或者互为因果,你把我当作你的因。或者叫互为因缘,互为因缘,你把我当主人,我把你当主人;或者叫互为主客。这种互为主客的关系,《中论》从去者和去法两方面论述:去者和去一物,这两物就是主客互见的关系。因为只有确定了去者,才能确定去的东西;确定了去的东西,才能确定去者的名字,也就是去的人。去者和去的方法被称为互为因果,或互为观察,或互为主体和客体。

解码人生六种逻辑因果关系,洞察真相

另一种逻辑因果关系是语言与客体的关系。在《中庸》中,语言和语言对象是用相生法和相克法来描述的。如果语言本身的实际意义无法确定,那么语言的对象就无法 也无法确定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来源 | 佛经诵读 | 放生功德文 | 皈依佛法 | 放生流程 | 佛教故事 | 放生回向 | 修行方法 | 放生的好处

Copyright 2019-2030 禅风放生 放生回向_放生回向给谁_放生的福报_正确的放生回向_禅风放生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